1.谁有扬州个园的详细导游词啊?
2.扬州个园为什么取名叫个园
3.扬州个园的建筑有哪些特点?
扬州一日游必去景点:扬州古运河、瘦西湖、个园、大明寺、文昌阁。
1、扬州古运河。
扬州古运河可以说是扬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了,这条河见证了扬州的蜕变,守护着扬州的繁华,供养着这一方的儿女。古河两岸,风景如画,仿古建筑精致美观,老人们成群结队的游玩、散步,一派和谐安详。坐在船上看两侧的风景和人会有一种不知古今的穿越感。
2、瘦西湖。
瘦西湖是扬州最负盛名的景点,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步一景了,亭台楼阁,小桥流水,协调自然,美不胜收,素有园林之盛,甲于天下的美誉。瘦西湖最好的观赏时间是在春天,草长莺飞,鸟语花香。长堤春柳,五亭桥,全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。
3、个园。
个园乃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,给人的'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幽静、巧妙。园里面很多的叠石很多,其中以竹石见长,个圆的个乃是取自竹字的左半边。且个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,雨后春笋、夏日荷花、秋天听雨、冬日残雪,各有特色。
4、大明寺。
大明寺是座千年古刹,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。寺内环境优美,树木茂盛,每年阳春三月,寺中琼花会竞相盛开,美不胜收。寺内大明寺常年香火鼎盛,来朝拜祈愿的游人摩肩接踵,所以可能会比较挤。
5、文昌阁。
文昌阁又名文昌楼,建于明朝,历经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打·依然保存完好。文昌阁旁边特别繁华热闹,各种商店鳞次栉比,交通便捷,被称为扬州商业第一街。文昌阁最佳游玩时间是国庆,每逢国庆,阁上流光溢彩,映的整个扬州美如仙境。
谁有扬州个园的详细导游词啊?
扬州有以下著名旅游景点比较好玩:
一、瘦西湖,李白诗云:“故人西辞黄鹤去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。瘦西湖即扬州的代称。现在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,坐落在扬州市西北,自古以来便是江南的游览胜地。
二,个园,个园建于清代中叶。因园主爱竹,园内遍植竹子,因竹叶的形状象 “个”字,故以“个园”名之。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,认为它是清高、有节气的象征。苏东坡曾有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无肉使人瘦,无竹使人俗”之语。 个园面积约30亩,但由于布局巧妙,显得曲折幽深,引人入胜。 扬州园林,素以叠石为胜。个园就是一个以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。
三、何园,何园又名“寄啸山庄”,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、江汉关监督、曾任清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,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。清同治年间,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,占地 14000余平方米,园内有大槐树两株,传为双槐园故物,今仍有一株。园名取自陶渊明“归去来兮……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”之意,辟为何宅的后花园,故而又称“何园”。
四、二十四桥,“ 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”唐代杜牧的千古绝唱,引动了历代多少人对明月扬州的向往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旱颓圮于荒烟衰草。近年扬州市经过规划,在瘦西湖西修长桥,筑亭台,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,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。二十四桥景区有亭台楼阁,小桥流水,布置得富有诗意。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白玉拱形桥,为二十四桥。 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、单曲拱桥、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。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,雄浑古朴。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,如玉带飘逸,似霓虹卧波。该桥长24米,宽2.4米,栏杆24根,上下各24级台阶,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。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,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,周围遍植馥郁丹桂,使人随时看到云、水、月、花,体会到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的妙境,遥想起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。
五、冶春园,冶春园是颇有特色的小园,冶春即冶游,男女在春天里外出游玩叫冶春。此园选址好,漫步曲径之上,左为湖水,右为山丘。这山,虽然是一段丘阜,只因园筑其下,看似山,实非山也,可见当初构园者的构思精妙。水更有趣,说是湖,只不过是护城河的一段与市内小秦淮的河水在此汇合,形成一处较为宽阔的水面而已。但这片水确有道理,向东看,两道石壁上一桥,此为砖砌拱桥,名为天宁桥,桥东西上下各有一层白石围栏,随势造景,弯曲自如,河岸上有成片的女贞、松柏、梧桐、槐树、古木屈曲,浓荫遮天,把喧嚣的马路完全遮挡,制造出一片人工静域。
扬州,古称广陵、江都、维扬,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,是江苏省地级市,地处江苏中部、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,有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”之称,又有着“中国运河第一城”的美誉;被誉为扬一益二、月亮城。中国大运河高邮段及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;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8个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。
扬州个园为什么取名叫个园
个园导游词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,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,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,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,是清嘉庆二十三年(1818)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。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。1998年被院公布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,与北京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。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五十余年,家资累积巨万。全园占地2.3公顷,整体布局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,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。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,万竿千姿,蔚为大观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,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,南北称奇,名闻遐迩。此外更有三路豪宅,宏达微著,余光遗响,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。由于置景独特,构撰巧妙,于疏朗开阔之中,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。个园名称中这个“个”字,最为耐人寻味,大家都知道,不管是字典里,还是语言习惯中,“个”都是用来作量词的,如:一个人,一个苹果。其实呢,“个”最早的意思是“竹一竿”,古书《史记正义》便有 “竹曰个,木曰枚”的说法。这一点不奇怪,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,而“个”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?清代大才子、大诗人袁枚有“月映竹成千个字,霜高梅孕一身花”的诗句,物象鲜明,意境空灵,可谓深得竹的神韵。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“个园”作为自己的别号,人与园合一,意味深长,园中竹居三一,石居三一,人居三一。分而独立成章,各奏华彩、合而大化天成,高潮迭起。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,宾主难分。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。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。风情万种生态竹进入北大门,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,竹是个园的精魄,个园的灵魂,游个园,第一要观竹。黄至筠爱竹,并在园内种竹万竿,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。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,早在唐代姚合的《扬州春词》里就写到扬州人“有地唯载竹,无家不养鹅”。“竹”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,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,色如碧玉,更主要的因为它“正直,虚心,有气节”的品格。比如张九龄的“高节人相重,虚心世所知”;苏东坡的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无肉使人瘦,无竹使人俗”;板桥的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。19年,个园在四季山北建“品种竹观赏区”,逐渐恢复当初有竹“百种万竿”的历史原貌。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。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,现有竹60余种,近20000竿。设土山竹林,品种观赏,映碧水榭,竹西佳处等区域。在个园观竹,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,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。竹,既非草本.也非木本,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。在植物分类学上,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,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,1300余种。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,500余种。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,扬州地处江淮,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。园内现有60余种,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。观秆类中,又有形与色的分别。像龟甲竹、方竹、螺节竹;佛肚竹、罗汉竹、辣韭矢竹、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;而紫竹、黄皮刚竹、黄槽刚竹、小琴丝竹、黄金间碧玉竹、金镶玉竹、花毛竹、金明竹、黄皮乌哺鸡竹、花秆哺鸡竹、斑竹、茶秆竹、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。观叶类中,有宽叶形的箬竹、狭长叶形的大明竹、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、铺地竹、黄条金刚竹等。此外,晏竹、芽竹、苦竹、红竹、唐竹、鹅毛竹、平竹、斑苦竹等散生品种,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。
龟甲竹
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,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,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,因此极为稀少,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。是珍稀观赏竹种。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,凹凸,有致,坚硬粗糙,与其他灵秀、俊逸的竹相比,少了份柔弱飘逸,多了些刚强与坚毅。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,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。象征着健康长寿,福如东海。
慈孝竹
这一品种称孝顺竹,也叫慈孝竹,丛生竹种,笋期在夏季,新笋紧靠老竹,像是遵从古训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。而老竹,则殷殷呵护、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,平安成长。正如板桥所言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靠老杆来扶持。”因为气候的关系,个园内丛生竹较少,只有孝顺竹、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。
斑竹
在所有的竹子里,最具色彩、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。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。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,宛如泪痕。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《博物志》记载: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,一个叫娥皇、一个叫女英,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。舜帝驾崩后,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,泣泪成血,洒到竹子上,长出来的竹子从此部满了斑点。人们把它叫做斑竹。后来,娥皇、女英的泪哭干了,就投入湘江自尽了,传说做了湘水女神,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。斑竹是著名观赏竹。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,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。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,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,总是令人无限向往的。
碧玉间黄金 黄金间碧玉
是园内最多的竹子。此竹色彩美丽, 叶片披针形,为优良的观赏竹种。竹秆金**,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;竹秆碧绿色,节间是**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。具有极高的观赏性。
竹西佳处(竹径)
曲径通幽,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。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,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。进入竹生态区,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,竹影横斜,竹香清幽,筛光漏月。行至竹径尽头,可见一匾额上题着“竹西佳处”。竹西”的来历,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,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”。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,又有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”的词句,后来人们便用“竹西佳处”来指称扬州。“竹西佳处”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,显然是在提示人们:此处竹景最佳。仔细琢磨回味,你会恍然大悟,其实,真正的竹西佳处,都在这条竹林小径上呢。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。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,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,不过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,此时天清露冷,所以亦有“冷露无声湿桂花”的说法。每到花开的时候,满园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,令人沉醉。这时,你若是来游园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甜蜜的幽香。微风拂过的时候,细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纷纷扬扬,落满你的发稍和衣襟。
你现在看到的小楼是“丛书楼”。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、读书之所。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、飞黄腾达密切相连。黄至筠在园中植桂花、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辈才华出众,仕途通达。楼下有楹联:清气若兰,虚怀当竹:乐情在水,静趣同山。
冠盖豪门盐商第
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。依照坐北面南、前宅后园的传统,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,正门开在东关街上。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。陈从周先生在《园林丛话》中说;“华丽的照壁,贴水磨面砖,雕刻花纹,正中嵌‘福’字,像个园大门上的,制作精美。”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:“门庭旋马集名流”
扬州个园的建筑有哪些特点?
个园建于清代中叶。因园主爱竹,园内遍植竹子,因竹叶的形状象“个”字,故以“个园”名之。
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,认为它是清高、有节气的象征。苏东坡曾有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无肉使人瘦,无竹使人俗”之语。个园面积约30亩,但由于布局巧妙,显得曲折幽深,引人入胜。扬州园林,素以叠石为胜。个园就是一个以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。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、太湖石、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,叠成四组山,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,称为四季山。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,取雨后春笋之意。夏景,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,叠以湖石,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。人们称赞这一组山叠得好,说它是“夏山苍翠而如滴”。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,这座山叠得最好,也最高大,长达五十米,峰峦起伏,山热雄伟,登山四望,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。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,象征隆冬白雪。游园一周,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。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,园的正前方为“宜雨轩”,四面虚窗,可一览园中全景,园的后方为抱山楼,楼上下各有七楹,西联夏山,东接秋山,东边是通黄石山的复道廊,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《竹园记》刻石。
个园中楼台厅馆各具特色,园的正前方为“宜雨轩”,四面虚窗,可一览园中全景,是园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。宜雨轩,东阔三楹,四面是窗户。
轩的屋顶用扬州常风的黛瓦,四角微微上扬,在清秀之中显出稳重。在宜雨轩门口有一副对联,联道:
朝宜调琴,暮宜鼓瑟;
旧雨适至,今雨初来。
宜雨轩坐落于个园心腹之地,四面通透,为主人延宾待客之所。这副16字楹联,勾勒出了一幅风雅无限、宾主尽欢的个园雅集图。
“朝宜调琴,暮宜鼓瑟”,典出《诗经》“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”。从字面看是说这里既适合弹琴,又适合吹笙,其实是赞誉主人有风雅待客之道。
“旧雨适至,今雨初来”表面写坐在轩里感受自然界的阴晴光景,其实是用杜甫典故。雨,指朋友,说的是老朋友刚到,新朋友又来了,络绎不绝。还有赞美主人德行美好、所以交谊广远的意思。
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,秀丽挺拔,姣好端庄。宾主在文宴之后,登山之余,移步到此,环顾四周,全园风光尽在眼中。
清漪亭的周围,似乎漫不经心的布置了许多太湖石,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,清漪亭在这重重拱卫之下,由一个普通的建筑而平添了无限的美感。
觅句廊有曲廊和小阁数间,顾名思义,是主人寻觅诗句的地方,内悬一联:
月映竹成千个字;
霜高梅孕一身花。
“觅句”乃是古代文人最风雅的事情,尽管这里只是数步短廊和几楹小阁,但由于冠以“觅句廊”之名,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绝不能轻视。
想当年,主人在夕阳西下之际,秋虫悲鸣之间,绞尽脑汁,苦思冥想,大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意味,此情此景,怎能不叫人想起古人卢延让《苦吟》中的名句:
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;
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。
“觅句廊”所蕴涵得,正是我国古代人的那种一丝不苟的苦吟精神。
个园是清代扬州盐商黄氏的私家园林,是整个黄氏宅第的附属建筑,作为黄氏宅地的具有实在意义的主体建筑,其实并不是个园,而是个园南面的庞大的住宅区。
黄宅南临东大街,北抵广储门安家巷,由五路豪宅组成。五路豪宅分开有福、禄、寿、财、喜五座大门,一字儿朝东关街排开,显尽一代盐商的气派。不过,这五座大门可是各有各的用途,平日并不全开呢!
众商户解送盐款到了,这是黄府进帐财源滚滚的时候,然是财门大开喽!
逢家里有人过生日、做寿,亲朋好友不说,少不了存心附巴结之人前来祝贺,络绎不绝,这时开寿门。
黄家虽是商人,可生意做大了,财力雄厚了,再加上儿子读书争气,这也就距离官场仕途不远了,哪天家中有人举及第、加官晋级,就该开禄门了。
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红白喜事,家家都有。而富人家的事当然就更要像个喜事来办,少不了热热闹闹一回,就需开喜门了。
看得见的官不能日日升,喜事不会天天有,可福气这一种无形的东西,却是可以时时刻刻陪伴人们、多多益善的。所以黄家的中路福门是常开的,供平时出入,祈福纳祥。
久而久之,周围百姓只要看黄家开了哪座门,就大致知道黄家今天将会发生什么事了。后来,个园的美景也成为文人、雅士经常来的地方,人们都与黄至筠在个园中谈诗论赋。
但是据说,个园的主人黄至筠初到扬州时,并不是很受欢迎呢!当时扬州的文人、名流因为黄至筠是个商人,大多不屑与他为伍。但黄至筠虽是商人,但对文化却有着一种执著的热爱,尤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,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名师来家教子。
每天晚上,黄至筠都要亲自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,发现还有不精之处,就会立刻派仆人陪着到书房,重新请老师讲解,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。
20年如一日,从未间断。严格的要求,优秀的老师,加上自身的努力,黄至筠的4个儿子都很成器,个个工诗词,善书画。
有一天,扬州的一位名士在黄家和孩子的老师谈话,就《汉书》中一些问题请教老师,老师让黄至筠的长子锡庆来回答,锡庆背诵如流,解释详尽。这位名士出来后对人说:“黄氏有佳儿,勿轻之也!”
黄家二公子黄锡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他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,从“扬州学派”的著名学者江藩学习。
江藩死后,黄锡麟十几年足不出户,潜心钻研汉学,治学态度十分严谨,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,被称为“辑佚两大家”。
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,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,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,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,晚年寓居泰州。他让儿子自幼习医,医术高明,在上海悬壶济世,有“一指神针”的美誉。
在当时众多盐商子弟崇尚奢华、不学无术的世风下,黄氏佳儿,成为一时美谈。而那些文人雅士也再不敢轻视黄至筠了。
个园的觅句廊顾名思义,是苦苦寻觅诗句的地方。觅句廊的对联是清代大诗人袁枚的两句诗。关于这两句诗还有一个故事呢!
有一天,袁枚家侍弄花木的雇工跑来向他报喜说:“老爷,梅树已经一身花啦!”
这句话给了袁枚以灵感,于是吟出了“月映竹成千个字,霜高梅孕一身花”的佳句。
上句写月光下的竹林是看不清枝干的,只有伸展出来的一片片竹叶被月光照亮,宛如成千上万的“个”字。下句写梅花喜欢严寒,越是霜重雪浓,越是能够孕育出一树繁花来。最终这两句诗成为了个园觅句廊的对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