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国内目前的旅游发展来看,旅游部门已经关注到一些旅游景区,利用节日疯狂涨门票价格的现象,并作了必要的引导。只是涨不涨门票,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。所以要不要涨,涨多少,甚至取消门票,都要景区管理方自行根据运营理念来决定。一般来说,私人投资的景点,都要收取门票,景点规模越大,投资越多,门票价格就会越贵。毕竟投资进去了,总要设法你收回。而国有景区的门票,就看情况了。有的地方出于限制人流的考虑,也会特意提高门票价格,以减少旅游人数。但这也不是绝对的,比如舟山普陀山的进山门票高达每人160元,不但限制不了人流,反而让香客们觉得太贵。这当中的利益关系,就不是我等外人所能明白的了,而有的地方为吸引游客,甚至会取消门票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些年,杭州取消了西湖周边众多公园的门票价格。虽然如此,但杭州却赚到了更多其他方面的旅游消费收入。所以,关于景点的收费,以及价格的高低,还是得看情况而定。
旅游供给侧改革,企业是中坚力量。在洪清华看来,具体到旅游行业,供给侧改革要从景区收入结构和产品服务两方面入手。“门票经济需要改变,进入休闲度时代,景区需要改变收入结构,其次是要生产好的产品和服务。互联网时代,只有用户认可的价值才是价值。”
同程旅游创始人吴志祥则认为,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围绕产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行,技术创新也是旅游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。“OTA(在线旅行商)天然具有的互联网+属性,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更多的旅游消费场景,如支付方式、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,旅游和其他产业(如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)的跨界融合,能够将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极大地延展和深化。”
“对于来说,要把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置于地方国民经济的全局之中,因地制宜、统筹谋划,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,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,防止盲目上马形成新的产能过剩。坚持产业融合、复合利用,尽量依托现有的文化、教育、体育、医疗、农林、工矿、水利、交通、村镇和街区等各类社会旅游,开发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产品与新颖人文旅游产品,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深化共享、产业融合。”王兴斌提到。
他说,旅游供给侧改革是一块硬骨头,既紧迫又艰巨,将贯穿于十三五整个时期。目前全国旅游经济总量已相当可观,虽然人均占有量尚待提高,但优化质量与效益更为重要,“要适当淡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指标,增长速度高一个百分点、低一个百分点已并不重要,更不要相互攀比。创造‘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’和‘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’,应成为旅游人的新心态与新担当。”